真正的富養,是舍得讓孩子吃苦
發布時間:2018-08-31 11:08:32 來源:四川招生網 閱讀:2107人瀏覽
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孩子是父母的放大鏡,什么樣的父母能夠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,從5月到8月兩個花季女孩的去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,作為一個父母那么我們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?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,就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。
溫州樂清20歲女生,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了。
女孩滴滴一下,沒想到,她開啟的竟然是一趟死亡旅行。
在鄭州空姐乘滴滴順風車遇難案后,相似事件,還是發生了,這暴露了滴滴的系統性缺陷。
當滴滴形成事實的市場壟斷后,它對司機的重視程度,遠遠超過對乘客安全的重視。
但在沸沸揚揚的輿論里,卻很少有人關注到,溫州這起事件里的滴滴司機。
惡行,都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。一個人的壞,都有著具體的原由。
對只有20多歲的滴滴司機鐘某來說,他是怎樣走到了這一步?
有他人性的淪喪,但更有他背后的家庭教育問題。
溫州滴滴司機殺人事件,其實也是一個極致的家庭教育失敗的樣本。
它提醒所有人:
再苦再難,也請你不要做這四種父母。
01
不要做“拋棄”孩子的父母
新聞說,鐘某小時候,父母在廣州打工,他是爺爺帶大的。
換句話,他是一個留守兒童,且是一個長期被父母“遺棄”的孩子。
留守兒童,當然并不就等于變壞。
但留守,一定會給孩子帶來種種負面的心理影響,伴隨孩子的一生。
比如,他們容易孤獨、自閉,有暴力的傾向。
因為長期家庭關愛的缺失,留守兒童成年后,多半都有心理陰影,成為社會的隱疾。
鐘某今天的犯罪,很難說和他的留守經歷沒有聯系。
所以,再苦再難,你都不要做“拋棄”孩子的父母。
作家“清風老師”說:
“沒有非掙不可的錢,只有眨眼長大的娃。”
你辛苦一分,多陪伴一分,成全的是孩子的一生。
02
不要做信奉“讀書無用”的父母
滴滴司機鐘某,初中還沒有讀完,就輟學出去打工。
在這個時代,一個年輕人,竟然只有初中學歷。
為什么會這樣?
最大的原因,當然是鐘某父母的短視,他們信奉的是“讀書無用論”。
他們覺得,讓孩子早早輟學,去打工賺上一份收入,這是更劃算的事情。
但他們不知道,信奉讀書無用,是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。
想想看,假如鐘某能夠接受更多的教育,甚至考上大學,他的人生,可能是另一番場景。
也許,上了大學,你的孩子,還是不能賺上大錢,只能做一份普通的工作。
但請你堅信,就算他跌入繁瑣,歸于平凡,他也會有不一樣的胸襟,有最起碼的道德底線。
03
再有錢
也不要 “富養”孩子
鐘某,為什么會走上性侵搶劫的不歸路?
鐘某的父母,有著不可回避的責任。
因為他們一直來的家庭教育,都是“窮家富養”的模式。
雖然自己一直在外打工,辛苦賺錢,但對兒子鐘某極盡寵愛。
一個最不能接受的例子是,短短幾年,鐘某拿著“創業”的名頭,花去了家里40多萬的全部積蓄,還欠下五六十萬的債務。
但整個過程中,父母一直都是完全支持,瞞著親人和親戚。
當父母再也不能滿足,鐘某的高配生活時,罪惡就注定要發生。
什么是真正的富養?
不是你把所有的收入,都花在孩子的身上。
不是你包打天下,不讓他們承受半點風雨。
而是你應該首先三觀正確,然后去言傳身教,把正確的三觀輸送給下一代。
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,就算你年薪百萬,也不要輕易去“富養”孩子。
因為你認定的富養,只會讓他們心窮。
04
沒有格局的父母
養不出有底線的孩子
報道里,一個觸目驚心的細節是:
搶劫性侵發生當晚,鐘某就告訴了母親,他出了大事,殺了人。
但鐘某的父母,沒有第一時間勸他自首,也沒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舉報。
要知道,自首是可以從寬處理的,甚至會影響到最后的判決。
鐘某父母的選擇,看似偶然,卻是長期“底線教育”缺失的必然。
當所有人都在讓孩子上學,他們放棄了“九年義務教育”的底線。
當同樣家境的父母,都在教育孩子上進,他們放棄了“量入為出”的家教底線。
當自首是必然的選擇時,他們仍然選擇了對兒子最后的溺愛。
沒有格局的父母,養不出有底線的孩子。
你以為,沒有下限的保護,也是一種關切。
但你不知道,父母的格局,決定了孩子的結局。
有沒有底線的父母,孩子過的真是不一樣的人生。
如果你真的愛孩子,請一定不要做小格局的父母。
05
溫州滴滴女孩遇害案,為什么會發生?
滴滴司機鐘某的人性潰敗,到底是從哪里開始的?
原因是多方面的,尤其是滴滴平臺的失職,必須一再強調和追究。
但不得不說,從滴滴司機鐘某父母失敗的家庭教育開始,后來的一切,就已經注定。
什么是最失敗的父母?
就是你不懂得陪伴的珍貴;
就是你既希望孩子成龍成鳳,卻又舍不得在他們身上花費心力;
就是你在孩子成年后,仍把孩子當作巨嬰,無限制滿足他們所有的索取。
這不僅是父母的悲劇,也可能是孩子的悲劇。
為溫州順風車慘案里的遇難女孩,雙手祈禱。
有位作家說: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用考試,就覺得太可怕了。
愿你,不要做和滴滴司機鐘某父母,一樣的家長。
真正合格的父母,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到位的親密,又在孩子長大后學會得體的退出。有親密,有退出,才能培養出有底線、三觀正確的孩子。
而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,就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。
希望你我,都能做到。
富養從來不是溺愛和妥協,因為沒有一種能力是在輕松、舒適和愉悅中產生的,幸福和圓滿,從來都是誕生于痛苦里。孩子,早晚會獨自面對人生的苦難,也需要學會在黑暗里,找到出口的那束光,現在吃下的苦頭,未來都會變成甜頭
